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在1982年获得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的信息处理技术方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8年作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点4个研究方向之一,2005年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博士学科授权,2009年设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博士学科授权,是山西省重点学科、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山西省电子信息应用学科群牵头学科、山西省1331提质增效一流建设学科。现有兼职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5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入围奖)2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级科技人才21人,山西省教学名师7人,拥有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15个。
学科依托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工电子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探测与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以打造信息探测与处理为特色的品牌学科为目标,紧密围绕国家战略,聚焦国防建设和山西省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跟踪国际前沿,面向重大工程和产业需求,坚持理论、技术与应用并重,开展面向对象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全信息链的技术研究,在声、光、电、磁等多模型信息阵列化探测、特种信道建模与反演、多维信息与图像处理、反演成像、无线传感器网络、北斗导航与位置应用、重大装备的健康管理与故障诊断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优势。近年来突破了多项关键和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研发了多套填补国内空白和国防急需仪器装备,服务应用于特种装备、型号武器、嫦娥四号、能源开采、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和智慧市政、智慧健康等国家民生工程。获得包括国家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军队、省部级科研奖20余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6个。
学科现有电子信息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信息对抗技术(国家布点控制专业、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人工智能(国家首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等四个本科专业。
目前,学科已经与美、英、澳、韩等国家一流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渠道,在科技项目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首席带头人为韩焱教授;秘书为陈友兴教授,联系方式:邮箱。
序号 |
学科方向 |
研究内容 |
方向带头人 |
|
1 |
信息探测与处理 |
研究基于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多维、多模、多源信息探测、识别、融合与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网络化、阵列化信息获取与目标探测及识别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探测技术,信息利用与工程实现方法与技术等。 |
陈平 |
|
2 |
图像处理与计算成像 |
研究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网络化、阵列化信息的物理场信息反演及计算成像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基于现代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理论的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多维信号的处理与重建的理论与方法,计算机层析成像方法及应用,工程成像探测、医学成像及医学影像大数据在疾病智能诊断技术中的应用等。 |
潘晋孝 |
|
3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研究现代通信中的信源与信道最佳编、译码理论,定位与目标识别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应用技术,特殊媒介信息传输、卫星定位与位置服务、网络化遥测遥控的技术与系统等。 |
王黎明 |
|
4 |
无损检测与装备健康监测 |
研究现代无损检测与评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信息探测、多模、多源无损检测及成像无损检测技术与系统,自动无损检测系统与装备,健康评估和故障诊断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新无损检测装备和智能诊断装备的研发等。 |
王召巴 |
|
5 |
光电信息技术与系统 |
研究全光谱成像特性及其探测信息的匹配、融合和识别技术,多光谱光学遥感信息智能处理方法,光电探测技术及器件、激光信号的相干探测,极端环境下光谱测量的技术和系统、基于光电信息的探测技术与系统等。 |
杨风暴 |
光学工程学科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光学工程学科是在1982年获得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的光电技术方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6年获得光学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点授权,是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国防特色学科。现有专职教师3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达到专职教师的85%以上。
本学科依托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光电信息与仪器工程研究中心、信息探测与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视光员工物诊疗设备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学科紧密围绕国家战略,聚焦国防建设和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并在高速动态信息获取、光电技术及仪器工程领域已形成鲜明特色,学科团队为国防、工业、民用等领域研制了很多的光电信息系统。填补国内空白和国防急需仪器装备,服务应用于特种装备、型号武器、工业生产。
学科包括光电探测技术与仪器、光谱信息技术与应用、光电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光学微量传感技术与系统等研究方向,具体涵盖军用光电仪器工程、激光技术及应用;光谱信息技术与系统、光电对抗技术;多波段成像及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理论与技术;多维光电信息感知的新体制、新方法和新技术;光外差干涉技术、SPR技术等方向等。学科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高新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并重、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并重的原则。
光学工程学科对应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目前,学科已经与美、英、俄罗斯等国家在科技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渠道。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光学工程学科带头人为赵冬娥教授;秘书为程耀瑜教授,联系方式:13754800928 ,邮箱:chengyaoyu66@163.com。
序号 |
学科方向 |
研究内容 |
方向带头人 |
|
1 |
光电探测技术与仪器 |
面向国防、工业、民用等领域从事光电探测理论与技术研究及光电仪器研制,主要包括:恶劣环境下高速动态参数的军用光电测试技术、军用光电仪器工程、光电仪器的静动态校准技术、光学系统设计、激光技术及应用、红外辐射探测、高速成像探测、干涉探测、外差探测等内容。 |
赵冬娥 |
|
2 |
复杂环境光电信息感知与处理 |
围绕高温、高动态范围、弱小目标在复杂场景中光电信息获取的需求,探索多维光电信息感知的新体制、新方法和新技术。散斑计量、计算成像、矢量光场等技术,高温三维轮廓信息动态扫描、瞬态发光光谱识别与处理、高速光电信息相关法微小瞬变对象的轨迹获取等技术的测试机理,完成系统的构建与集成。研究高损伤阈值、高动态范围、低损耗的光学器件原理与工艺。研究运动模糊、全景深探测、云雾烟尘干扰问题。 |
刘吉 |
|
3 |
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 |
研究可见光成像及辐射成像的原理、技术、系统,以及数字图像的处理、分析与识别、机器视觉技术等。主要包括:科学级、微光、红外等数字相机的研究,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系统开发,多种射线数字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
程耀瑜 |
|
4 |
光电子信息技术 |
研究光谱学、偏振光学、光电子学与成像技术的有机结合,重点研究可见波段、红外波段的目标光谱、偏振特性,以及特征提取识别方法,光谱成像技术;相位调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原理与技术、声光调制器技术与器件、基于SPPs的纳米光子器件和微型光学器件。 |
王高 |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中北老员工物医学工程学科是在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的图像处理技术方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学科内容宽泛。本学科自成立以来,就立足于与信息学科的交叉,开展相关前瞻性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学科已经具备了较为雄厚的团队力量、较为完善的教学科研平台以及行业内较强的影响力。学科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缘结构合理,其中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计划2人、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2017年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合作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横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团队于2017年、2018年分别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建设创新团队、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
学科依托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视光员工物诊疗设备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工电子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追踪行业领域发展前沿,立足于国民大健康和山西省地方经济转型发展需求,面向智能医疗仪器与设备、精准医疗等,开展医学信息感知、处理、重建及智能识别等方面的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在低剂量X射线CT成像、近红外漫射光成像、智能眼底成像与辅助诊断、智能病理远程诊断、聚焦超声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特色与优势。近年来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了多套智能医疗仪器与设备,应用于血流血氧测量、病理图像智能诊断、全自动眼底成像等,助力医疗健康事业。
学科已形成医学成像系统与图像处理技术、医学影像大数据和疾病智能诊疗技术、医学信息智能检测与处理技术三个研究方向,下设生物医学工程(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一个本科专业。目前已与国内外高校及相关企业、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及稳定的实践基地,形成了良好的支撑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平台。
中北老员工物医学工程学科带头人为尚禹教授;秘书为张权副教授,联系方式:zhangibmet@nuc.edu.cn
序号 |
学科方向 |
研究内容 |
方向带头人 |
|
1 |
医学成像系统与图像处理技术 |
研究基于X射线、近红外漫射光、超声等的医学成像理论、方法、技术与系统;研究基于现代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相关理论的智能医学图像处理、分析和重建的理论及实际应用技术;研究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医疗技术。 |
桂志国 |
|
2 |
医学影像大数据和疾病智能诊疗技术 |
研究多尺度、多模态及多层次的医学影像大数据分析与疾病特征提取方法与技术,研究疾病的多角度和全方位诊断技术;基于医学影像大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聚焦超声治疗的方法、技术与系统。 |
尚禹 |
|
3 |
医学信息智能检测与处理技术 |
以人体(含实验动物)生理信息的分析和应用为出发点,依据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理论,研究一维及多维生物医学信息的智能获取、分析、处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应的工程化技术。 |
杨录 |